徐夕棋|观后感|《蓦然回首》:创作者的赞美诗

发布日期:2025-02-28 19:35 浏览次数:

短短五十分钟给予人无比丰厚的情感。

短短五十分钟写满了献给创作者的赞美诗。

追梦的过程很可能是痛苦的,但追梦的自由让我们的精神更加完整,思想更加丰盈。

最开始,藤野望向的,一直是投射了自己欲望与自负的自我,而京本的出现让她有了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回看被远远落下的自己,以及始终被崇拜着的自己。我赞叹着她一复一日地练习,变动的风景,她不变的背影,画面流动而静止,小小的四格漫画框不住一个创作者对绘画的热爱与执迷,可当时间放缓,再走进京本的世界,看见地上堆满了的练习本,这一切都成为京本努力的背景。二人的碰撞像是为一幅平淡无奇的画作添上了一段绝美而婉转的故事,这故事里有不断追梦的身影,有来往的人群和博大的世界作为她们穿梭前进的背景。


图片


京本的离去无疑是一种难以名状而直击心灵的痛,这更像是作为创作者的某一部分从藤野身上消失了,她的肉体倒下,精神却一直挺立。藤野不断地向前冲,这份前进使她自负,是京本让她屡屡回头。漫画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延续,饱含了藤野对京本的浓厚感情,承载着京本自绘画中展现的强大自由与生命力。


电影中突然分叉出的一条线牵引着我们对京本的一个念想,如果京本与藤野从来没有相遇呢,两条世界线相互交织又渐行渐远。可是,无论怎样,京本也将考入美术大学,藤野也会为想画漫画而继续坚持,这便是她们自由的意志。“不要出来”只是一种假设,它无法给京本的人生设限。无论世界线如何变动,京本和藤野的生命所呈现的不同答案最终都会指向一个终点,那便是追求自我价值。

图片


人生有很多改变的契机,很多时候也要求我们拥有自由的意志。个人的梦想在实现过程中必将产生太多的困难,但追梦的痛苦并不总是由我们身边的事物所映射。不禁想起萨特所说的“我始终会是一件正在加工的艺术品”,无论是艺术家、哲学家还是占多数的普通人,每个人都是对于“自我”这件艺术品的创作者,“创作”道路上往往受挫而产生痛苦,痛苦本身并不值得细细揣摩,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精神和意志呼吸这种痛苦。从拥有第一缕意识那时起,“自我”本身就带有艺术性,自内心向外迸发,与真正同频的人产生共鸣。


我想,自由地活着,是对一个创作者,一个艺术家的极大肯定与赞美。无需用多么华丽的辞藻称赞创作者的作品,透过作品去凝视作者,透过背景看见自己,无数意义汇聚成一首赞美诗,始终牵引着人们用一份憧憬和热情,拥抱眼下的自由和未来的道路。


“谢谢你让我走出房间,藤野。”


也感谢创造了这个故事的作者藤本树和让一切故事流动起来的导演押山清高。

图片


文字:徐夕棋

排版:徐夕棋

初审:骆舒瑶 

审核:姚洲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