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志红,中共党员,2004年6月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同月进入学校工作至今,个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逻辑、认知语言学,目前主要开设的课程为“逻辑学基础”、“沟通与谈判”与“大学写作”,个人教学形成从“思维方法-语言表达-说理写作”的三方面学生能力培养的模式。多年担任专业学科竞赛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教师,承担教育部、省教育厅和校级教改项目,和发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批判性思维教育的融入》(教育发展研究,2016年5月)等教改论文。
采访人:新闻编辑部 汪思琪
受访人:人文学院中文系耿志红老师
问:您目前在学校承担逻辑学课程的教学,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请问您在教学中有什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答:对于此门专业,我确有深刻的领悟,即逻辑学本身并非纯粹的知识,而是为人们提供思考指导的工具。我始终在教学过程中秉持着一个核心观念——借助逻辑学这一思维工具,通过学习逻辑学的知识和方法,撬动同学们的自主思考,来提升自身日常思维和专业思维的能力。因此,围绕这一理念我设计了教学方案:通过引入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发争议的社会热点、专业学术问题等,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与方法运用其中,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正如我的导师所言:“逻辑学是一个‘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的过程。”意指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仅仅只是一个“闭门造车”的基础环节,如果不是逻辑学专业的学习,很多数理逻辑知识的形式化表达十分抽象,实际上与日常思维无直接关联,所以我们必须要“出门合辙”。作为逻辑学的任课老师,我深受感触,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引导学生们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问:您曾提出:“逻辑学知识的抽象性容易给同学们带来的枯燥感,所以特别推荐通过阅读侦探或推理小说来开展知识的学习,来让大家了解和爱上‘推理’。”可以看出您对推理小说情有独钟,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可以向我们推荐几位您喜爱的推理家吗?
答:我自小就将福尔摩斯探案集作为自己课外阅读的重点,由此就埋下了成为一名推理小说爱好者的种子。
逻辑学是关于推理、论证和反驳的学问,学习要点是如何开展观点合理、可靠和可接受的论证。如果是比较枯燥的形式化的方式,还不如用一种令人感兴趣的方式帮助学生们来理解,让同学们在生动的大师级推理过程中来学习,“剧本杀”是当代年轻人比较关注的娱乐方式,那么阅读侦探或推理小说也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逻辑学的兴趣。经典侦探或推理小说家通过推理智慧完成文学创作的同时,还反映了深刻的时代特征、社会矛盾、人性善恶等问题,这不仅让同学们锻炼头脑智力,同时也能够通过作品关注了社会现实问题,由此达到了教学与育人的双重的作用。
就我个人偏爱的逻辑风格层面而言,我较为倾向于本格推理,这种风格讲究故事中的纯逻辑推演,关注点更加聚焦于推理过程,例如日本推理小说家横沟正史、岛田庄司、绫辻行人的经典作品;还有美国侦探小说家约翰∙迪克森∙卡尔,他的小说创造了众多密室推理的经典模式,后世的很多侦探或推理小说或影视作品,以及今天的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大众娱乐项目也都深受其影响。
问:您到目前为止已有二十年的教学经验,那么作为一名城院的资深教师,是什么支持您走上了教育之路呢?您坚持教育工作的动力又是什么呢?
答:这一点首先要从我的专业聊起,我认为我所修学的逻辑学专业,如果在社会上真正地发挥作用,那么应当是不断地启发他人不断思考,而教师这个职业恰是发挥这种功能的一种较直接的途径。如果我的专业知识仅用在了我自身的思维发展和工作实践上,我认为是远远不够的,在我的认知里,逻辑学能够发挥的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更多人更好地思考与表达,而教育本就是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另一点是我研究生阶段,曾经跟随我的导师参与教学工作,助教经历也让我有了深深的感悟,加上我有一定的教育经验,发现教育其实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所以我当初才毅然决然地投了当老师的简历。后来我自然也是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从人生的第一份简历、第一个面试到第一个offer,再到如今的坚持,都让我尤为感谢当初自己的选择。
至于我坚持在教育行业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这份工作给我带来了幸福感。在我从教的20年里,每一天我都会对这份职业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新的理解,同时同学们对我的反馈也让我更加坚信从教的选择是正确的,特别是当他们记住我标志性的话——“发型可以乱,思路不能乱”时,我能感受到他们对于我的教学成效的一种很高的认可度,这些不管是在以前还是在当下,甚至在未来,都是我坚持教育工作的动力。
问:在您的教学生涯中,一定有很多具有丰富意义的事情,最让您印象深刻的是哪些事情呢?
答:在与同学们教学相长的过程中,确实发生了很多深有意义的事情,它们与我的幸福感紧密相联系。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最有价值的元素深深植根于同学们带给我的反馈之中。反馈有些是以较为正式的形式出现,例如每学期教务管理系统中,同学们都会对我进行教学评价与打分,在看到很多肯定与赞扬的发言和高分结果时,我收获到了满满的成就感,而有些同学诚恳地提出了批评和意见,以及宝贵的建议,都成为我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源泉与动力。
我目前除了“逻辑学基础”课程从思维层面提升同学们的思考水平,还开设了“沟通与谈判”与“大学写作”两门课程,其中我感到欣慰的是,沟通课选课原因调查中有不少同学反馈是通过学习了“逻辑学基础”课程,而对我本人的教学方式非常认可、肯定我的教学成效而选课,这对于我来说无疑也是具有很大的意义:让着我能够坚持初心,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不辜负同学们的期待。
此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学生在毕业离校之际,曾赠与我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本当代的推理小说。我历来婉拒同学们的物质馈赠,但此份礼物于我而言特为珍贵,因为他希望在我偏爱经典推理作品的同时,也能够多关注当代年轻一代作家的推理佳作,并表示这些作品也同样是值得欣赏和上课时推荐给同学们。当收到这份礼物时,我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幸福。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作为教师,我们所扮演的角色恰似是“茶壶”,茶壶在向茶杯里倾注茶水的同时,总会有学生们以自己的温情与友爱又将我的内心填满,这让我越发感到我的教学之旅丰富而有意义。